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将是今后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今天,国务院总理李大大作政府工作报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推动经济凯发体育最新版最新网址的双引擎之一。 做出这样调整的背景是,当前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打造新引擎的问题时,甚至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放在了创业创新的前面:一方面,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政府对教育、卫生等的投入,鼓励社会参与,提高供给效率。既能补短板、惠民生,也有利于扩需求、促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过去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我国的社会发展相对较慢,主要表现就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应不足。”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宋立这样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最明显的就是医疗,患者要排很长的队才能挂到号,再排很久的队才能见到医生,而医生只有几分钟的时间面对每一个患者。”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这是公共服务供给极大不足的表现。 另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环保。在多位环保业内专家看来,要实现治理污染的目标,环保投入应该占GDP的2%-3%,但我国目前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重在1.6%-1.8%之间。 早在2011年,经济学家辜胜阻就曾表示,有数据显示,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保三项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只有29.2%,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低20个百分点。 “这是我国过去多年经济社会发展一手硬的结果,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占用了太多公共资源,导致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大量欠账。”宋立说,这种欠账的局面无疑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的,是不平衡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在宋立看来,如今已经到了必须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欠账补上来的阶段。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私人产品与人们快速增长的生活必需品需求之间的矛盾的话,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换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与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 “在北京、上海等等大城市,上个幼儿园都变得那么困难,这说明我们国家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的欠账有多大。”宋立说,在农村,饮用水、垃圾处理等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欠账。过去我国的发展是粗线条的发展,细节上存在很多不足,而这些不足,恰恰反映了当下人们生活中快速增长的需求。 在此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七大工程被写了进来,而这七大工程,正是为了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网等民生项目,中西部铁路和公路、内河航道等重大交通项目,水利、高标准农田等农业项目,信息、电力、油气等重大网络项目,清洁能源及油气矿产资源保障项目,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项目,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项目,这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 比如,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在全国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 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57个项目,今年将再开工27个项目,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 毫无疑问,这些投资增加的是公共产品,提供的是公共服务。是群众急需、迟早要干的事。 “在公共领域,有一些是纯公共产品和服务,还有一些则是准公共产品和服务,这些都有着很强的外部性,需要政府进行一定的干预,或者直接投资,或者出台政策引导投资。”马骏说。 在马骏看来,我国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的供给不足恰恰也是投资的机会。因为有着大量的需求,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的投资会提升经济增长的潜力,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 “比如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老年人需要的医疗服务是年轻人的4-8倍。”马骏告诉记者,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会远远高于GDP的增长。环保领域也是如此,很多环保产业的增长速度可以达到13%-15%,投资的潜力非常大。 宋立告诉记者,这些年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修了很多高速公路,建了不少机场,修了很多铁路,“社会上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浪费有一些担心,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会发现,虽然我们修了很多的高速公路,可省与省之间还是有连不上的断头路,村与村之间不通路的现象也很多。”宋立说,在这些领域的投资不会造成明显的重复浪费。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潜力还很大,相比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滞后。这种滞后不仅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不便,还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宋立告诉记者,我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是总体水平偏低,增长速度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地区发展不均衡,各项公共服务之间也不均衡。这些都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加以引导,加快发展,推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均等化。 最近几年,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已经在加快发展,已经有所改观,但在很多专家看来,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政府切实拿出政策来。 “事实上,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关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了。”马骏说,但公共领域还需要破除一些障碍,才能让资本更好进入,比如通过开放准入限制,让资本能够顺畅地进入并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样才能让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增加,补上这个短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助力中国经济发展。(记者 李松涛)
展望下半年外贸形势,徐洪才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每年10%以上增长的时代看来已成“过去时”,但中国亦面临一个新的有利局面:“一带一路”创立,大量吸收外资,并且没有出现资本外逃,在这种情况下资金走出去也会拉动商品的输出,“产能国际合作”可能是一个新的机遇。
一种政治制度的生长,总是与社会土壤息息相关。扎根所生存的土壤,就会不断吸收养分而茁壮;离开了适宜的土壤,难免“橘生淮北则为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席大大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政治制度形成的社会条件及发展规律,是完善和发展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遵循。 不知从何处来,就不知向何处去。近代以来,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中国都经历过、尝试过,但都没有找到正确答案。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带领人民奋斗实践,才最终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评价一种政治制度,不能割断历史,亦不能罔顾现实。60年发展历程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的权利和自由,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我们说要有制度自信,就在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土壤生长出了适合自己的制度。自信不是自满、自大,而是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怎么完善和发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可以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可以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邯郸学步。否则只会水土不服、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设计和发展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不妄想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不妄用别国的标准来评价本国的得失,坚定走自己的路,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一定能够创造出来。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河南今年4月出台《关于行政案件异地管辖补充规定》,要求除省直行政机关和省辖市市直行政机关为被告的案件外,全省基层法院的所有行政案全部异地管辖。
——北京申奥三大理念 新华社曼谷11月7日电(记者张春晓、高健钧)北京市市长、北京冬奥申委主席王安顺7日在曼谷表示,根据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奥林匹克2020议程》确定的改革方向,结合北京实际,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三大理念确定为“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 当天,王安顺率北京冬奥申委代表团出席在此间召开的国家和地区奥林匹克委员会协会大会,并将在大会上向各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陈述申办理念和愿景。这也是北京冬奥申委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 在上午召开的中外媒体见面会上,王安顺说,北京举办这届冬奥会将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把方便运动员作为首要标准,在训练、竞赛、住宿、交通、餐饮、医疗、文化交流等环节提供全方位、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 他表示,北京冬奥会申办将坚持可持续发展,把申办筹办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互动发展、共赢发展的典范,创造更多积极、持久的奥运遗产,更好地惠及公众。 “我们将把2022年冬奥会作为普及推广奥林匹克运动、加快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大机遇。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点燃中国冬季运动全面发展的火炬,直接带动北京及周边地区3亿人参与冬季运动。” 他同时强调,北京举办冬奥会将坚持节俭办赛,在保障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办赛成本,增加社会福利。 当被问及将如何在民众中推广冬季运动时,冬奥申委总体策划和法律事务部部长徐达说,中国奥委会制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在3亿人中间开展冬季运动的计划,该计划有很多阶段性目标,比如中国在夏奥会上的参赛水平比冬奥会要高一些,“我们要实现夏季和冬季(水平)更加平衡”。 此外,徐达指出,中国幅员广阔,北方适合滑雪运动,而南方气候条件有限,因此要在北方地区重点推广滑雪运动,在南方则建设更多的室内滑冰场。 “在中国南方,很多地方已经建了滑冰馆,政府也给予了帮助,这样可以让更多市民参与冰雪运动。借助申办冬奥会在中国推广冰雪运动、提高冬季运动的水平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徐达说。 按照北京申办规划,2022年冬奥会的冰上项目将在北京城区举办,高山滑雪、雪车、雪橇项目将在北京的延庆举办,而大部分雪上项目将在河北的张家口举办。据悉,连接三地的高铁将在今年内开工。 王安顺认为,北京举办冬奥会将有力凯发体育最新版最新网址京张地区的协同发展,特别是能够加速区域交通、产业、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和大气污染治理进程,带动经济落后地区劳动力就业,促进北京和张家口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北京今年连续遭遇雾霾袭击,大气污染使北京举办冬奥会的环境条件受到质疑。对此,北京冬奥申委新闻宣传部部长王惠强调,北京对空气污染问题非常重视,已经制定2013-2017年空气治理计划和2018-2022年空气治理计划。“我们的目标是,2022年一定让来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观众都能感受到北京良好的空气,”王惠说。 此外,王安顺指出,北京如果举办2022年冬奥会,将为全球冬季体育产业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冬季体育运动相关组织、企业和专业人才,构筑大展宏图的广阔平台。 国际奥委会将于2015年7月31日投票选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目前正式的申办候选城市只剩下北京和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此前,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波兰的克拉科夫、乌克兰的利沃夫和挪威的奥斯陆已先后退出申办2022年冬奥会。 “我们要给世界呈现一届极其不同的冬奥会。如果国际奥委会选择北京,他们将选择安全、可靠和零风险。我们愿意为国际奥林匹克事业再一次作出贡献,”王惠说。